探索南极 撰文/吕莜 摄影/郎晓光、钟兰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目前唯一没有固定人口的大陆。 从中文字面上理解,南极就是地球的最南端。而实际上,南极又有南极洲、南极点、南极大陆、南极地区、南极圈等多种含义。而地理学上的南极,主要指的是南地极和南磁极。而我们通常说的南极,主要指的是南极地区,即60°S~90°S的区域。
孤独的南极大陆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除了距南美洲较近,南极地区几乎与其他大洲相隔甚远,被孤零零地搁置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个围绕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闭状态,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学考察人员轮流在为数不多的考察站临时居住和工作。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和干燥,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2℃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2℃,为世界最冷的陆地。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不足250毫米,仅大陆边缘地区可达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仅30毫米左右,极点附近几乎无降水,空气非常干燥。 相比于北极来说,要接近南极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与南极最接近的大陆是南美洲,它们之间是970千米宽的德雷克海峡。南极大陆与其他大陆不仅相距遥远,而且周围还被数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冰架和浮冰环绕,冬天时浮冰的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在南半球的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中还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巨大冰山,为海上航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和危险。即便是这样,从南美洲前往南极也是最便利和最有效的途径了。 发现南极 从1772年库克扬帆南下到19世纪末,先后有很多探险家驾帆船去寻找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帆船时代。1772~1775年英国库克船长历时3年8个月,航行97000千米、环南极航行一周,几次进入极圈,但最终未发现陆地的存在。 1819年,沙俄派别林斯高晋率东方号与和平号两船,历时两年零21天分别在南纬69°53′ 、西经82°19′ 和南纬 68°43′ 、西经73°10′ 发现了两个岛。1823年2月英国人威德尔南下到南纬74°15′ ,创造了当时南下的最高纬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国迪尔维尔曾力图超过威德尔创造高纬度纪录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于1840年1月19日发现的岛屿为阿德雷地,并命名其沿海水域为迪尔维尔海,后人还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种企鹅,即阿德雷企鹅。随后,英国的罗斯于1841年驶入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罗斯湾,但他为冰障所阻无法到达他预测的南磁极——南纬75°30′、东经154°。1908年英国的沙克尔顿挺进到南纬88°23′ ,离南极点仅差180千米,但由于食品耗尽而被迫折回。 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国的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一般来说是法国的杜蒙·杜维尔在1840年1月18日发现南极大陆,英国海军上尉查尔斯·威尔克斯于晚一日发现南极大陆。但由于有“日界线”的关系,颇有争议。 1928年英国的威尔金驾机飞越南极半岛,1929年美国人伯德驾机飞越南极点,同年另一美国人艾尔斯沃斯驾机从南极半岛顶端飞至罗斯冰架。飞机在南极探险方面为人类宏观正确地认识南极大陆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机械化时代。从1957~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起至今,众多的科学家涌向南极,他们在那里建立常年考察站,进行多学科的科学考察,人们称这一时期为科学考察时代。 南极科考站 南极大陆未来的开发利用,已经为世界各国所关注。各国政府耗资巨大地支持南极探险和考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跻身南极,为未来着眼。 这些众多的考察站,根据其功能大体可分为:常年科学考察站、夏季科学考察站、无人自动观测站三类。世界上共有2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3个科学考察站,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分布来看,大多数国家的南极站都建在南极大陆沿岸和海岛的夏季露岩区。只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中国在南极内陆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学考察站。其中,美国建在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前苏联的东方站最为著名。2009年1月27日,农历大年初二,中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这标志着中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成为继美、俄、日、法、意、德之后,第7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国家。巍然矗立在海拔4093米南极“冰盖之巅”的中国昆仑站,是目前南极所有科学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个。
南极动植物 气候严寒的南极洲,陆地上植物难于生长,多是一些比较低级的植物,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许多地方至今都探寻不到生命的迹象,海洋里却充满了生机,那里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绵。 很少有动物能够忍受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但有些动物却在这里乐此不疲的生活着。 帝企鹅只能生活在这里,因为南极大陆四周被南大洋环绕,没有任何陆地食肉动物能够到达这里,在寒冷的时间里,他们会依偎着取暖,但大多数的时间里,帝企鹅的生活还是很自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与北极动物不同,它们不会受到北极熊的威胁。 冰雪覆盖的海面下生活着小小的磷虾。整个冬天它们都待在这里。它们为了减少能量的消耗,还会收缩身体,把自己恢复到幼年时期的样子。随着春天气温的升高,冰层开始融化,贮存在其中的少量空气被释放出来。 企鹅、座头鲸、豹海豹等也是南极的常驻民,生活在南极的动物几乎都以磷虾为食。磷虾是南极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环。它们的数量多得惊人,一群磷虾就有数十亿只,几群磷虾则要绵延数公里远。也正因为如此,才能保持南极大陆的生物链。 南极的矿产资源 南极洲是个巨大的天然“冷库”,是世界上淡水资源的重要储藏地,拥有地球70%左右的淡水资源。 根据近30年在南极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对有亲缘板块拼接的结果证实,南极洲存在着丰富的煤、铁、石油与天然气。煤矿储藏量约为5000亿吨,其次是海洋生物资源。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铁矿储藏地区。位于南极大陆的铁矿蕴藏丰富,含铁品位高,有“南极铁山”之称,可供世界开发利用200年,为世界之最。在南极半岛的铜、铅、锌、钼以及少量的金、银、铬、镍、钴等有色金属储量也很丰富。海底的多金属锰矿资源也非常可观。南极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架和西南极大陆。据调查,罗斯海、威德尔海、别林斯高晋海陆架区和普里兹湾海区是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最大的主要远景区和勘探区。南极地区的石油储存量为500~1000亿桶,天然气储量为30000~50000亿立方米。此外,南极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风能、波浪(或潮汐)能和地热能等潜在资源。 极端环境下的南极特种微生物资源,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潜在的重要经济和战略意义,特别是在现 今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实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和科学价值,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已成为国际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也成为二十一世纪一些南极大国优先获取与开发利用的目标。
《南极条约》 为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确保各国对南极洲的尊重,阿根廷、澳大利亚、比利时等国于1959年签订了《南极条约》,中国后来也加入了《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一方面约束了各国在南极的行动,另一方面也为南极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树立了标杆。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大约60年时间。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200个“死亡地带”。种种现象正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在开发利用南极资源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和保护,不要失去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
此文发表于《旅游纵览》2018年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