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盘锦实一 于 2018-10-30 12:04 编辑
辽河口湿地白秋沙鸭 白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又名斑头秋沙鸭,俗名花头锯嘴鸭、鱼鸭、狗头钻、小秋沙鸭、斑头秋沙鸭,或简称白秋沙,是一种细小的鸭,介乎秋沙鸭属及鹊鸭属之间,它们会与鹊鸭混种。是《非洲-欧亚大陆迁徙水鸟保护协定》的其中一个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白秋沙鸭 ,候鸟,冬季在南方越冬。由于雄性白秋沙鸭的雪白外表,飞行时黑白分明,故易于辨别。雌性及雏鸭胸部、前额及顶冠则呈灰色,很易与棕硬尾鸭混淆。白秋沙鸭的翼上有白圆点。鸟喙呈钩状及有锯齿,可以帮助捕捉鱼类。白秋沙鸭平时不发声,只有在繁殖期时雄鸟会发出呱呱低声及啸音,雌鸟发出低沉的哮声回应。白秋沙鸭于每年5月繁殖,在繁殖期里它们会在树孔上筑巢,也会把巢穴建造在崖壁、岩棚、河边乔木洞内,巢穴内铺有苔藓、绒羽。每窝产卵6—9枚,多的可达到14枚;卵呈白或淡黄色,28天左右可孵出幼雏。 白秋沙鸭分布于欧洲和俄罗斯北部,往东到西伯利亚东部,直到太平洋沿岸,往南到伏尔加河下游,土耳其。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内蒙古(夏候鸟);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山东、河南(旅鸟);安徽、四川(旅鸟,冬候鸟);陕西、青海、新疆等地。白秋沙鸭多生活在海上、水边。常见于湖泊,河流,池塘,僻静水池,潮湿地带。通常是5—7只小群活动,到了冬天集成大群,善于游泳,一般在水面上活动,觅取甲壳类、水生半翅目、鞘翅目昆虫,小鱼,蛙等食物。警惕性很高,受到惊吓时立即起飞。 由于中华秋沙鸭对所生活水域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且自身繁殖能力又弱,导致现存数量变得极为稀少,且目前该迁徒性水禽种群仍处于不断衰减中。相关科学界的统计表明,目前已成为全球性易危鸟类的中华秋沙鸭,全球现存数量已不足1000只,绝大多数迁徒地也是行踪难觅。 近年来,每到春季3、4月,辽河口湿地已有数量可观的白秋沙鸭种群出现,这幅图片拍摄于今年4月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