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5199|回复: 4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 —— 光(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6 16:3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 —— 光(下)
撰文、摄影/德治

三、用光造型技法
  要想掌握用光技法,就必须事先晓得光线的特性、规律和造型效果。特别是前面讲过的造型光线:
  在种类上的“日”“灯”“混”;
  在性质上的“直”“散”“反”;
  在功能上的“主”“副”“环”;
  在方向上的“顺”“侧”“逆”;
  在角度上的“仰”“平”“俯”;
  在色温上的“高”“中”“低”。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用光技法的基础概念,必须熟记于心。
  造型光线具有再造摄影作品影调、色调和线条结构的能力。对于人工光而言我们完全可以做到掌控它,按照人的主观意愿任意配置主光和副光、规定照射方向和角度、限制强度和聚散、变换色温和色相等等,以取得我们所需要的影调、色调和线条结构。但是在自然光条件下,是无法如此掌控的,摄影人只有在掌握自然光线运动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变换视点方位进行观察、选择和等待来取得相对满意的造型光线。
  常规的用光方法没有太多难度,只要懂得光质、光位和光型的造型效果,能够把握好光比,就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了。而且在前面讲过的“调”字中,已经谈过光及其光比和色温对影调和色调的作用,所以在此不再复述。重点介绍一下我的用光习惯和方法:
  我的摄影创作习惯是在完成了目标摄影工作计划后,开始尝试与众不同的各种造型理念,尤其在用光造型上有一套自己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即“宽中觅窄”“硬中觅软”“强中觅弱”;借用反光、光斑进行造型。简称“三觅两借”。
1. 宽中觅窄及方法
  宽中觅窄,是指在摄影创作中,如果不是拍摄人物和野生动植物的标准照,尽量不采用顺光和前侧光造型,因为这两种是比较基础的、普遍应用的造型光线。其画面及其主体受光面积较宽,使物像内容一目了然,不够含蓄,缺少神秘感。从表现形式上很难产生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一般会尽量选择逆光、侧逆光或局域光等比较窄的光线造型,从而使画面不但具有一定的高光和较好的明暗对比,还会产生较强的空间层次感,和令人遐想的意境。
  宽中觅窄的方法:


图11-295《沐浴中的纹喉凤鹛》

  (1)通过调整拍摄方位,选择侧逆光、顶逆光等窄光造型。如图11-295《沐浴中的纹喉凤鹛》,利用侧逆光造型,较好地表现了四溅的水花。如果选择顺光造型背景就会明亮起来,水花就不会那么鲜明,情景也就不会那么生动。


图11-296《赤尾噪鹛》

  (2)利用其他物体遮挡光线所形成的局域光造型。图11-296《赤尾噪鹛》就是避开了宽泛的强光,利用透过树林的局域光造型的画面。尽管是在山野环境中,却拍摄出了像舞台聚光灯造型的效果。


图11-297《长城》


图11-298《偶尔露峥嵘》

  (3)在拍摄比较大的场景时,可以选择有云朵的天空所形成的局域光来造型。这种不断变化的游动光线,需要有预见性地观察云朵的运动方向,判断是否能够出现理想的造型光,然后等待光线恰到好处时再按下快门。图11-297《长城》中,局域光刚好照射到长城边墙上,使得画面呈现出比较深邃的时空意境。另外在光线比较低的日出日落时经常会出现窄光照明局部的现象,如图11-298《偶尔露峥嵘》。
2. 硬中觅软及方法


图11-299《硬光下的牡丹》


图11-300《斑喉希鹛》

  硬中觅软是指在直射光(硬光)条件下,尽量去寻找或制造软光来造型。直射光对于拍摄风光、建筑等大场景的造型是非常理想的,但是对于拍摄野生动植物,并不是十分理想的造型光线,它会使羽毛、花卉等本来柔软的物像失去质感。再有直射光在树林中会出现散落的光斑,俗称“花点光”,会使画面显得杂乱,如图11-299《硬光下的牡丹》所示。如果小面积投影落到被摄对象(主体)上,还会混淆视听,不能真实反映物象的形态特征。如图11-300《斑喉希鹛》,画面主体鸟儿的肩和背部的黑色条纹,并不是原生的,而是树枝的投影。如果是使用软光源造型,“花点光”和投影条纹都会消失。
  硬中觅软的方法:


图11-301《软光下的牡丹》

  (1)利用柔光伞将硬光源过滤为软光源。此种方法只适合拍摄花卉和昆虫等比较小的主体,如图11-301《软光下的牡丹》,它和图11-299《硬光下的牡丹》是同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只是后者加用了柔光伞,造型光线由硬变软,因而画面视觉效果截然不同。


图11-302《森林中的赤尾噪鹛》


图11-303《锈额斑翅鹛》


图11-304《大仙鹟》

  (2)在云朵蔽日的时机中和阴影里寻找拍摄目标。如图11-302《森林中的赤尾噪鹛》是在暂短的有云遮日时刻抓拍到的。在阴影中选择拍摄目标不但能够避免“花点光”破坏主体形象,还有利于美化主体形象,生成画面主调。如图11-303《锈额斑翅鹛》,强光被峭壁遮挡,阴影外面的各种反射光所形成的软光源成为对主体的造型主光,不仅照明了鸟儿,而且还营造出了眼神光,再通过适当地减少曝光量使背景黑化,形成了低调画面。处在阴影里的主体,有时环境背景会比较复杂,图11-304《大仙鹟》。


图11-305《初次出巢》


图11-306《荷》


图11-307《荷》

  (3)运用技法取得柔和画面。一是选择运用恰如其分的“虚”法营造出柔和的画面。如图11-305《初次出巢》是利用树叶制造的前焦虚化,使主体以外的环境朦胧起来,营造出柔和的画面;二是利用多重曝光技法,创造柔和画面,如图11-306《荷》,是一次曝光下拍摄的画面,其图像明朗,缺乏柔美感。图11-307《荷》,运用两次曝光技法拍摄的画面,其柔美的视觉效果一目了然,其曝光技法是:第一次曝光时焦点聚在荷花上,减少一级曝光拍摄,第二次曝光时,将聚焦模式变为手动聚焦,然后转动聚焦环将焦点虚化,同样减少一级曝光拍摄,即成。
3. 强中觅弱及方法
  强中觅弱是指在比较强的光线条件下,去寻找或创造比较弱的光线来造型。目的是运用散射光或慢速快门更长时间的曝光技法,从而创作出柔和的物像或非常态的视觉效果。
  强中觅弱的方法:
  (1)利用阴影。在阴影里寻找拍摄目标以取得反射弱光造型,如图11-303《锈额斑翅鹛》。
  (2)运用工具。在拍摄比较小的动植物时可以使用遮光布、柔光伞等挡住强光,用散射光或反射光造型,如图11-301《软光下的牡丹》所示。


图11-308《外柔内刚》

  拍摄大场景,可以使用灰镜,来降低通过镜头的光线强度。灰镜有浅灰、中灰、深灰等不同灰度级别的镜片。有一种可调灰度的灰镜,比较好用,它能够满足摄影人既要求短景深又要一定模糊量的需要,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改变入射镜头光线的强度,来实现光圈与快门的双优先。如图11-308《外柔内刚》是在很强的光线条件下加用灰镜拍摄的,如果不使用灰镜,即便是将光圈收到最小,快门速度也慢不下来,就无法取得水的柔美之感。


图11-309《晚餐》


图11-310《夜幕下的白鹭》


图11-311《夜观雨林》

  (3)使用弱光。强中求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没有直射日光的天光下进行拍摄,弱光是最容易生成意境的光线,如图11-309《晚餐》、图11-310《夜幕下的白鹭》都是在日落后利用散射的天光造型拍摄的画面。再如图11-311《夜观雨林》,利用天光和人工光造型,长时间曝光拍摄的画面。


图11-312《湿地曙光》

  图11-312《湿地曙光》,是在出升的太阳被乌云遮挡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


图11-313《纹喉凤鹛》


图11-314《夜色斑斓》

  另外,借用光斑参与造型也是一种艺术造型构成手段,它可以丰富画面的感情语言,值得一叙。如图11-313《纹喉凤鹛》,光斑在画面中好似月亮,产生了令人遐想的意境;再如图11-314《夜色斑斓》,长时间曝光无法记录下雨的迹象,但是光斑却给人留下了雨夜的感觉。
  总之摄影用光并不复杂,没必要墨守成规,只要我们能够因地制宜地控制好光比,我想在任何光线条件下,都能创作出不同寻常的作品。



此稿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2015年第3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3赞币 +300 收起 理由
内蒙,浪里白条 + 100 120个赞!!!
北纬45 + 100 120个赞!!!
锦州老蔫 + 100 120个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3-9 21: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社长的心血之作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6 04:2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4 06:3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6: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张老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