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6171|回复: 6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 —— 性(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7 10: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摄影造型12字法 —— 性(下)
撰文、摄影/德治

二、技术性
  技术性是指人们处理或制造某种事物的技术含量或技术水准。对于摄影的技术性而言,随着现代高科技数码照相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断进步,如果不使用大画幅手动技术型照相机,可以说需要人来操作的技术已经简化多了。但是,无论多么简化,它仍然是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保证。就如何掌握和提高技术性本人看法如下:

1. 越是常识越要扎实
  有相当一部分人拿着单反照相机却使用“傻瓜”自动模式拍摄,不大使用半自动优先模式,更不会运用自定义模式,实在是浪费。究其原因是对照相机的使用常识还不慎了解,因此,建议影友应该扎实地学习一下常识性的摄影知识。
  (1)掌握应知应会。掌握摄影技术的应知应会是修炼摄影艺术的第一步,因此读懂“吃透”照相机使用说明书是非常必要的。要了解照相机的所有功能,能够熟练操作照相机的每一个功能键、钮和拨盘,快速完成对照相机的指令,防止因操作缓慢而失去最佳拍摄时机。
  (2)熟谙参数效果。在不使用全自动曝光模式时,需要人为设定的参数有:光圈参数、快门参数、曝光补偿参数。这三项参数关系到景深的长短,模糊量的大小,曝光量的多少,都是根据摄影人的主观意思来设定的,必须由摄影人亲自操作,对照相机发出指令。这些指令的参数是否正确合理,能够体现出摄影人的技艺水准,其操作的原则和办法在前面章节中谈过,此不复述。
  (3)重视附件作用。遮光罩、三脚架、快门线等照相机附件的功能和作用都不可乎视。有的摄影爱好者经常反戴着遮光罩进行拍摄,说明他还不了解遮光罩的作用。遮光罩不仅可以防止杂光进入镜头降低影像反差,还能对镜头起到保护作用;
  三脚架是搞艺术摄影必备的重要辅助工具,长时间曝光、延时摄影等技法离开三脚架则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快门线是没有T门设置的数码照相机锁定快门的唯一工具。尤其是锁定目标焦点等待时机进行高速连拍的最佳工具。

2. 尝试探索各种技法
  摄影技法有很多,之前在“求特”章节中已经谈过三种摄影技法,如:
  (1)变焦拍摄法。在快门开启的时间内改变可变焦镜头的焦距,从而创作出在清晰的主体形象周围呈现放射状线条的蒙太奇画面。其技术方法在于镜头焦距是从长变短还是由短变长,以及曝光时间的控制等,参看图12-317《节日灯火》。


图12-317《节日灯火》

  (2)追随拍摄法(摇摄)。照相机在追随运动物体的同时开启快门。其技术性在于快门开启时间和照相机的追随速度与被摄体的运动速度要配合得当,从而取得动态物像清晰,静态物像虚幻的画面效果,参看图12-318《疾风之速》。


图12-318《疾风之速》

  (3)多次曝光法。其技术性在于如何围绕创作主题思想选择构成要素、规划好画面局部的曝光量和物象位置。其技艺标准除把握了“三应”,还须浓淡合理、虚实相生、平添意境,参看图12-319《胡杨魂》。


图12-319《胡杨魂》

3. 作品要有技术含量
  摄影的技术性一是看在摄影人对照相机的操控水平;二是看对摄影技法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三是看摄影作品的技术含量。前两个方面读者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看摄影作品的技术含量来考察作者的技术水准。
  考察摄影作品的技术性主要看如下三点:
  (1)看焦点与清晰度。主要是看画面的焦点定位是否正确。焦点一般都定位在主体景物上。可是有的图片虽然将焦点定在了主体上,却由于聚焦不够精确或快门速度不高其他原因使得清晰度不够理想。主要表现是画面中的物像应该模糊的不够模糊,应该清晰的不够清晰。保证聚焦点的正确,画面的清晰是摄影人的基本功。
  图12-320《黑嘴松鸡》虽然不是完美的艺术作品,却体现出了一定的技术性,在主体与背景色相接近,反差很小的情况下,照相机将无法实现自动聚焦。该图的焦点精确地落在主体黑嘴松鸡的头部,画面虚实相生,清晰度表现比较完美。


图12-320《黑嘴松鸡》

  (2)看景深与模糊量。主要是看画面的景深范围是否合理,景深的深浅必须要满足叙事表意的需要,该深的不能浅,该浅的不能深。画面动体物像的模糊量表现要恰到好处,起到丰富画面艺术语言的作用。
  图12-321《捕蛛鸟》利用短景深有效地将捕蛛鸟从杂乱的背景中突出出来,恰当的快门速度以可靠的模糊量清晰地记录了鸟儿立于花上鸣叫的瞬间。


图12-321《捕蛛鸟》

  (3)看曝光量与画质。对曝光量的要求一般标准是高光不能过度,暗部不能死黑都要有层次。但这不是衡量曝光是否精确的绝对标准,曝光是否精确,主要看是否符合叙事表意和对主体刻画的需要而定。在纪实摄影中有时为了满足一定的曝光量,需要运用提高感光度的办法来解决,这时应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降噪处理,否则将会影响到画质。
  图12-322《出浴》雕鸮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奔忙一夜的雕鸮清晨飞到河边洗澡,我隐藏在沙堆后面将其洗浴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该图是出浴的瞬间,清晨的天光很弱,为了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1000秒,将感光度设定为ISO800,光圈设定为F5.6,使用600毫米焦距镜头拍摄,拍摄前后期都进行了降噪技术处理。


图12-322《出浴》

  以上三项六点是评价一幅摄影作品技术性表现高低的看点,初学摄影的朋友可以照此来审读自己的作品在技术性方面表现的如何。

三、艺术性
  大家知道艺术起源于劳动,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主观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往往是概括的、抽象的、唯美的,必须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表现。

1. 什么是艺术性
  艺术性是指作品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性。它分为“再现”“表现”和两者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是偏重于“写实”;“表现”偏重于写意;两者融合是既写实又写意的艺术形式。

2. 艺术性是摄影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
  摄影术操作过程的主观性表明,艺术性是摄影的基本属性。将“再现”和“写实”打上了引号是因为:对于二维平面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这种再现和写实都是片面的、相对的、带有作者主观意愿的。即便是严格强调真实性的新闻摄影,也存在着摄影记者选择拍摄距离、拍摄方向、拍摄角度、拍摄时机,以及如何确定景深和景别等等主观因素参入造型的问题。
  如图12-323《花公鸡》和图12-324《花公鸡》,同一被摄体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前者画面平淡,色彩灰暗,影调反差小,主调偏灰;后者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立体空间感较强,主体花公鸡也显得精神抖擞。前者似乎是不加选择地随手拍摄的画面;后者是对造型光线和环境背景加以选择后拍摄的画面。可以说前者属于随意“再现”,后者属于刻意“表现”。


图12-323《花公鸡》


图12-324《花公鸡》

  还有拍摄时机的把握,完全是由主观来决定的,如图12-325《亮翅》,精彩瞬间的抓取,体现着摄影人的技巧掌控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图12-325《亮翅》

  事实证明,无论是再现还是表现,只要是静态的摄影画面都是片面的,是可以加入主观感情语言的,这种主观感情语言表现得恰如其分,就呈现出一定的艺术性。所以说,艺术性是摄影术与生俱来的基本属性。

3. 怎样表现艺术性
  艺术性的表现是关于艺术的美学本质特征。在美学史上有多重看法和理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或对现实的再现,主张写实性。
  第二种是艺术精神本源说。认为艺术来源于精神世界,是“绝对理念的显现”,主张写意性。
  第三种是形式主义的艺术观。认为艺术的美学价值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形式本身,主张行为的艺术性。
  这三种理论观念都是片面的。艺术表现的内容应该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再现因素与表现因素的有机统一。就怎样表现摄影的艺术性,有三点建议:
  (1)抓住典型性。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是一切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因为选定的题材、形象和瞬间是否典型,关系到主题性表现的好与坏、强与弱,并且直接关系到作品艺术审美价值的高低。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普遍性事物中,选择、提炼和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形象加以表现,如图12-326《国庆节》,国旗和国徽一样是祖国的象征,取景时用一面大国旗占据画面的四分之三,渲染了主题,营造出了典型环境。画面的题材、形象和瞬间状态越典型,其艺术表现内容越生动。


图12-326《国庆节》

  (2)要有感染力。艺术表现形式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于作品的形式感、形态感和质感,所构成的画面意境,以及“三言”、“三调”和“三虚”的摄影技法。只有作品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才能够产生吸引力、可读性,从而发挥出艺术审美价值的传播、分享、感召的作用。诚然,作品感染力的强弱不是摄影人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还在于读者的艺术修养和对作品主题思想以及表现形式是否感兴趣。但是,如果作品没有感染力就会不被重视,默默无闻。
  (3)注重创新性。人所共知,目前摄影艺术已经成为大众艺术。玩摄影的人多如牛毛,风光摄影创作团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结果,在风光摄影题材中,看谁的作品都似曾相识,出类拔萃之作并不多见,主要是缺乏新意,更缺乏创意性作品。
  作品的创新性尤为重要。我认为结伴同行去采风创作是好事,彼此有个照应。但是,个人应有创新思维,坚决不能与同伴在相同的机位拍摄静态的景物。我之所以在用光上追求“强中觅弱”、“硬中觅软”、“宽中觅窄”就是为了使作品与众不同。摄影艺术参与造型的可变因素那么多,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用脑加用情,要拍摄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总结综上所述的12个字,我坚信只要影友能以“三拍”、“三力”、“三应”为构思基础;用好“三景”、合理“三定”、坚持“三求”会弄“三虚”把握“三调”巧用“三言”抓住“三感”掌控“三光”表现出“三性”。就一定能够拍摄出上乘的艺术佳作,成为名副其实的摄影家。



此稿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2015年第5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5赞币 +500 收起 理由
飞天虎 + 100 120个赞!!!
鲁王 + 100 120个赞!!!
锦州老蔫 + 100 120个赞!!!
悠然亭生态摄影 + 100 120个赞!!!
曦文 + 100 120个赞!!!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5-5-7 16: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慢学习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2 19: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概括的非常好,精彩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16 04: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1 07: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5 2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6 11: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