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2658|回复: 0

漫谈生态摄影(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0 17: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谈生态摄影(六)
撰文、摄影/德治
 



六、生态摄影造型技法之三感  
  本期,我们漫谈生态景物的基本特征造型——形态感、立体感和质感。

形态感
  形态是生态景物基本特征的外部表现,是区别生态环境、物种类别、动物行为的基础,是物种在时空中的视觉印象,这种物象视觉感受就是形态感。
  野生动植物的形态各异,尤其鸟类等动物,即便是同一个物体也会变化无常。在拍摄时要根据拍摄目的和表现方法来确定拍摄距离、方位和角度,从而确保拍摄到最具物种特征的形态,达到不用看到物体细节,只要看到轮廓,就能感觉到画面表现的是什么物种的程度。表现形态感的形式主要是3种影像:
  1.剪影。使用逆光造型拍摄剪影轮廓,忽略细节强调其形态。如图1《争巢的苍鹭》使用逆光造型拍摄苍鹭归巢剪影画面,其轮廓形态对于观鸟人来说,足以感知到它们是些什么鸟种,在干什么。
 


(图1《争巢的苍鹭》
 
  2.投影。拍摄时利用投影或色块造某种物体的形态感。如图2《有头无头》,是利用投影造型手段拍摄的画面,画面中虽然没有拍摄到具象的苍鹭头部,但是,苍鹭头部的投影已经在画面中呈现出来了。通过投影形象,还可以知道这是春天发情期的苍鹭。这就是利用投影及其色块轮廓造型手段营造出来的形态感。
 
(图2《有头无头》
 
  3.倒影。倒影是通过拍摄水面或其他反光物质倒映出来的影像表现形态感的,是一种抽象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如图3《海鸥》、图4《荷》的画面主体,尽管缺少细节还略显动感,读者却能感知到它们是海鸥和荷花。
 
(图3《海鸥》
 
(图4《荷》
 
  以上3种形态感,造型语言是很好的生态艺术摄影造型手段,但是,它们不适合生态科考纪实摄影,生态科考纪实摄影侧重的还是表现物象的立体感和质感。

立体感
  立体感是指在摄影画面的长、宽二度空间内表现出被摄物体的立体形象和三度空间位置,使被摄主体形象更加真实、生动,更富有感染力。
  表现立体感的造型方法有:
  1.使用侧光造型。这是纪实摄影的最佳光线,俗称“三角光”,尤其在表现圆润的被摄主体时,画面由明到暗、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和质感还原准确,颇具空间立体感,是所有造型光线中最诚实的造型光线。如题图《白尾海雕标准照》。
  2.选择侧面俯拍方位可以产生多面视角,增加立体空间感。如图5《夜鹭》正面拍摄,就没有图6《夜鹭》侧面拍摄的立体感强。
(图5《夜鹭》
 
(图6《夜鹭》)
 
  3.利用透视规律营造画面空间立体感,即:线条透视表现为,近粗远细,或斜线或汇聚线,或放射线等。影调透视表现为近浓远淡,如图7《蚂蛉》画面中,由线条构成的草叶近宽远窄,由黑色构成的昆虫近浓远淡,尽管画面简洁却有立体感。彩色透视表现为近明远暗,如图8《山斑鸠》。
 
(图7《蚂蛉》
 
(图8《山斑鸠》

质感
  质感是指各种物体质地的不同属性,以及他们使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产生的不同感受。比如我们看到棉花就会想到它是松软的,看到石头就会想到它是硬实的。摄影造型中质感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摄影作品的感染力。对于纪实摄影来说,真实地再现被摄对象的质感是至关重要的,表现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的质地使用不同的造型光线,拍摄柔软的绒毛、平滑的皮肤和色彩鲜艳的花朵,最好使用散射光或平顺光造型。如图9《长耳鸮》利用散射光照明,使得长耳鸮耳毛看起来质感柔软;若拍摄粗糙的树皮、凹凸不平的贝类等表面反光率不高的物体时,最好使用侧光或侧逆光。
(图9《长耳鸮》)
 
  2.掌握正确曝光,保留影纹细节。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都会影响质感的表现,因此,无论用什么光质和光位,必须曝光准确才能很好地表现影纹和层次。如图10《台湾兰》利用侧光照明有效地表现了兰花的质感和空间层次。
 
(图10《台湾兰》)
 
  3.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特写画面。特写画面是直接表现质感的快捷手段,如图11《丘鹬的尾羽》。
 
(图11《丘鹬的尾羽》)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形态感不一定是具象的形态;立体感不单单指主体的立体形态,它还包括画面的空间感;质感也不仅仅指物体的具象质地肌理,主要是指人的感官印象。总之,形态感、立体感和质感是生态摄影表现主体造型的基本要求,具备了这三感,才能体现纪实摄影的价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