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国:最喜绿树梢头啁啾时 撰文/曲奇 摄影/冯立国
初次见到冯立国是在中国野生动植物生态摄影科考训练营上。瘦高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型,眉宇间坚定的神情,透露出一名律师的职业特点。但显然,出现在这种场合的冯立国还是一名鸟类摄影师,抑或是一位爱鸟护鸟志愿者。 冯立国说:中国古代有“三十不学艺”一说,而我却是在年近50岁才开始学习摄影。 2010年下半年,偶然的原因让冯立国拿起了数码相机,开始了摄影的生涯。近些年,在冯立国生活和工作的抚顺市户外暴走活动很盛行,冯立国每逢周六周日总是与爱人一起到山里徒步旅行。那时他手里只有一个小卡片机,走到哪拍到哪,多数是拍些昆虫和野花,回家放到电脑上看,发现镜头下的微观世界很精彩。在网上一查,才知道有种摄影叫微距摄影,立即买了佳能单反相机和百微镜头,一头扎进了微观的生命世界。从此,抚顺的田间地头,晨曦黄昏,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爱人非常支持他的这一爱好,经常与他一起出没在山野田间寻找千奇百怪的昆虫。有时两人会在入夜后,打着手电到野外寻找昆虫。 入冬后,所有的昆虫都销声匿迹,小花也枯萎飘落,冯立国购买了佳能1Dmark4相机和超长焦镜头,转入一年四季都可以的拍鸟活动。
开始拍鸟后,冯立国开始天天做拍鸟的梦,从此,鸟儿占据了他的几乎全部业余生活。白天投身大自然,忍酷暑,战严寒,跑遍抚顺的山山水水,拍遍了所有抚顺能拍到的鸟,之后开始向全国各地出击,一年多的时间,拍到近200多种鸟,包括一些世界珍稀濒危鸟种。通过鸟类拍摄,他发现不少鸟类新现象,如某些鸟类资料,目前人们尚无其行为、新的分布区域等记录,冯立国就把资料整理出来,为我国鸟类研究留存了新档案。 微距摄影两三个月后,冯立国的微距作品开始在摄影比赛中连续获奖。拍鸟不久,他的鸟类摄影作品开始在网络上获得好评,半年多后成为鸟类摄影网站的版主,鸟类摄影作品也开始在专业比赛中获奖。 从拍鸟开始,冯立国又投身于知鸟、爱鸟、护鸟的公益事业中。在拍鸟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在互联网上,他时时不忘宣传爱鸟、护鸟,撰写了很多爱鸟护鸟的文章发表在互联网上。 在网络,他发出了这样的呼吁: 人类应该尊重甚至敬重万物,这自然包括鸟类。从主观上说,鸟是美的化身,人类从自身愉悦的需求出发,也应该爱鸟护鸟。 从法律上说,捕、杀20只包括麻雀在内的普通鸟就构成犯罪,珍贵、濒危鸟类捕、杀一只就构成犯罪(两者罪名不一样)。拍摄照片造成鸟的死亡,因属于间接故意而不构成犯罪,但也距离犯罪不远了。 拍鸟的前提是爱鸟、护鸟,将鸟心比自心。
冯立国对白鹤这种精灵的感情尤其深厚,对其有一定的研究,聊起来就话密。提到白鹤,冯立国心中充满内疚。他说:“我只拍过一次白鹤,由于对白鹤不了解,追撵着拍,受到了鸟类爱护者的严厉批评。”忏悔之余,他查阅大量白鹤的资料,对如何拍摄白鹤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在互联网上向鸟类摄影爱好者发出倡议。 他说,白鹤每年从西伯利亚北部的繁殖地启程,途经两条迁徙路线最终到达中国鄱阳湖等和伊朗的越冬地,整个迁移路程长达5000公里。白鹤在迁飞过程中体重会下降一半,每一个中途歇息点对白鹤来说都是救命点,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赶到繁殖地,完成繁衍后代、延续物种的使命。如果中途歇息点每天都聚集大批不守规矩的拍鸟人,它们很难在必要的时间内恢复体力,再次起飞后会非常危险——高空的寒冷和长途迁徙对体力巨大的消耗有可能夺去它们的生命。 除少数偷猎者,普通百姓很少打扰白鹤。只有那些没有爱鸟意识的拍鸟人,既对白鹤兴趣浓厚,又在打扰白鹤。如果没有拍鸟人的打扰,白鹤在迁飞中途歇息点能安稳很多,这是我们拍鸟人最应该反思和自我检讨。 冯立国说,那次拍白鹤,我多次提醒自己和同伴不要过分接近白鹤,以便让白鹤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拍到白鹤最美的姿态——群鹤仰天鸣叫,但我很心虚很自责,我的同伴也有同感。到底应该如何拍白鹤,这是所有拍白鹤的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冯立国说,如果一定要拍一次白鹤,就提倡车拍。白鹤停留地的地貌决定,车辆无法开到离白鹤很近的地方,车拍对白鹤影响最小。缺点是无法选择距离、视角等。其次,提倡隐蔽拍摄。如果露天拍摄,不能逾越拍摄的底线——让白鹤长时间处于警觉状态而无暇觅食、休息,或造成白鹤为躲避而起飞!所以,非要拍摄白鹤,就要蹲下缓慢接近,再是人数越少越好,不能三五成群的围剿;第三,穿迷彩服;第四,只要白鹤出现警觉,停止嬉戏或觅食,立即停止接近,让其恢复常态;第五,如果白鹤开始向远处移动躲避,就彻底放弃继续接近;第六,不要无限接近,即便白鹤一直处于自然状态,拍一个小时就赶紧悄悄撤离。 冯立国已经是一位爱鸟护鸟的优秀志愿者,我们期待他拍摄出越来越多表现鸟类的可爱和人类爱心的好作品。
此稿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2012年第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