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翔:回归到“以自然为本”的轨道上
撰文/名扬 摄影/周海翔
周海翔,高高瘦瘦,头发蓬乱,脸部线条明显、轮廓清晰,细边眼镜,有严重的“恋高症”。
与更多的生态摄影家追逐濒危野生动物不同,他更提倡“多观察、拍摄身边那些鸟儿的自然行为,感悟它们存在的理由,记录它们的动人故事”。他甚至请求掌握珍稀鸟种信息的鸟友:“请您自私一点好吗?别再透漏地点信息给我们了,求求你们了,为了保护濒危物种,这是你的贡献。”
这种请求实属出于无奈。作为摄影人,当然希望能拍到更多的珍稀动物。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披露,会给这些珍稀动物带来更大的被盗猎或被摄影者的自私而赶出家园的危险。“大家的内心都是爱鸟的,但我们的很多行为会在无意识下,严重惊扰鸟的生活,甚至将它们赶出家园。”
多数生态摄影家以野生动物为拍摄主体,周海翔却将镜头更多地对准偷猎、盗猎的行为。多年的反盗猎经历中,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盗猎者。虽然对这些盗猎者,他没有权力采取强制措施,只能说服教育,但因为他用镜头击中了盗猎者的要害,反而更加有效地控制了盗猎行为的再度出现,甚至有些盗猎者因此成为护鸟志愿者。
很多媒体给他做过专访,报道了他的事迹,诸如“垃圾鹅”“天鹅之死”“绝户网”和各种合作的动物保护活动。他确实也很忙,奔波在野生动物救助的道路上。而他的一个小故事,却不得不提。
提前告别“点亮东北虎回家之路”的志愿者团队,他乘火车回沈阳。经历一天一夜的行程,刚刚踏上火车站的站台,由于户外装备太重,“老婆命令打车回家”。当跟司机讨价还价成功之后,他还是拖着行李奔向了汽车站。“结果是倒一趟车,步行了不到一公里,省了48元钱,节约了能源,减少了碳排。”
他就是这样在点滴中践行着他的理念。他说,“相机不能只是我们向鸟儿索取美丽的工具,更应该成为保护它们的武器!”鸟是自由而美丽的,“这也是我们的向往,我们不希望它们受到束缚,更不想看到杀戮!”
他还说,“生态保护和建设,需要有问题的第一手资料,需要利益相关方做针对性的工作,需要有与相关管理部门真诚合作的态度,需要有做幕后英雄的姿态,需要的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社会科学为战术战略,需要感性的眼睛加上理性的思维,需要的是持久的奉献,而不是一时的献身。”
他对生态摄影和生态保护有着自己的高瞻远瞩。“中国的保护事业,需要理性化的思维,需要一种境界,所做的事不在于是否感动中国,而在于真的解决实际问题。”他这样说,“人和鸟的距离就像一把衡量人类文明的尺子!”
总而言之,“生态建设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中走出来,回归到‘以自然为本’的轨道上!”
此稿刊发于《旅游纵览》杂志2014年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