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珍蝶蛹是个不活动的虫期,缺少防御和躲避敌害的能力,因此,它们采用的是预设防御策略,化蛹前,布设宽大的丝垫,形成较大的保护区域,闯入丝垫区域的小型爬行动物会被牢牢粘住,动弹不得。百密一疏,造物主忽略了授予它们防范善于飞行的寄生蜂的技能,寄生蜂可以直接飞到蛹上,防御系统——丝垫,对它们构不成威胁,大量的蛹会被寄生蜂产卵寄生。
柔软舒适的丝垫制作好后,它们便移步来到中心处,用自产自销的特有粘合剂,将尾部牢牢固定在丝垫上,松开腹、足胸,成倒悬垂姿态。此时,从外表上看,没有任何变化,虫体内部却正在进行着剧烈的组织解离和组织新生的复杂生理活动。幼虫蜕皮后仍旧变为幼虫或变成蛹,起决定作用的是脑指令下内激素分泌的状态,当由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与由前胸腺分泌的蜕皮激素同时存在时,则蜕皮后仍是幼虫,当保幼激素停止分泌而只有蜕皮激素时,则蜕皮后变为蛹。约8-12小时后,在激素的作用下,表皮开始软化,身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光滑,出现了皱纹,先浅后深,表皮从头部的“八”字形蜕裂线裂开,头部渐变大膨出,表皮慢慢向后退缩,当表皮退缩到大约身体的1/3时,虫体开始不时间歇性摆动、上下蠕动,时而剧烈,时而轻缓,时而像痉挛时的激烈抽筋。小小虫体,哪来的那么大的力量,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有的时候,摆动达水平位,伸屈时,身体接近90度弯曲。我一直想不明白,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的昆虫,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几丁质(英文 chitin)构成的壳。要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是前后群肌的协调作用所为,还是别的什么!?外骨骼的昆虫哪来的前后群肌肉!?小小昆虫有多少我不知晓的秘密啊!有待我悉心观察、认真研究!随着摆动、蠕动的进一步频出,外壳被后移卷缩至尾部,几次剧烈的虫体摆动与伸缩后,外皮掉落,有时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表皮始终与蛹相伴相随。
移开相机,细观此时的蛹,粉嫩润泽,通体蜡质质感,黄色腊头特别显眼,魔鬼变小天使了!
大约24小时后,随着外表皮的进一步硬化,颜色变深,稚嫩的体表色消失,完成化蛹全过程。
接下来的10-15天,不同的气温条件下,不同的蛹期。蛹在享雨露阳光滋润的同时,还要避免被寄生蜂产卵寄生、蝎蛉等的侵害。苎麻珍蝶羽化成功率很低,我观察的大部分蛹,都被寄生蜂内寄生。这就是自然法则!运气好的蛹,可羽化成蝶,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帮倒忙的植物,如此呵护好心办坏事。
图文为作者版权所有 转载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