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548|回复: 0

9.黄河中下游大鸨越冬现状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8 09: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河中下游大鸨越冬现状调查


项目名称

黄河中下游大鸨越冬现状调查


项目简介

大鸨(Otis tarda)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狩猎对象,而很少有人知道大鸨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在中国有两个亚种分布,其中的东方亚种主要越冬区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南、河北、陕西。由于栖息地丧失、破碎化以及强烈的人为干扰,目前大鸨东方亚种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近10年来在其原越冬分布地长江中下游流域基本消失,2010年调查估计在中国越冬的大鸨东方亚种数量为1500-2200。从2008年开始,国家林业局更加重视大鸨的保护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大鸨保护国内和国际研讨会,并成立了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使得该物种的保护有了新局面。此后一直支持有关单位开展科学研究和保护工作。了解种群状况是科学保护的前提。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在大鸨东方亚种的集中越冬地黄河中下游流域的陕西渭南、河南长垣、河北沧州,开展大鸨越冬种群调查工作,了解越冬种群数量、结构、位置和所在环境的栖息地现状。此次成果将成为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开展保护的科学依据。


立项依据

大鸨是全球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将其定为V级,IUCN将其列为易危(VU)物种。目前对此物种在中国的越冬情况的了解严重不足,而任何一个物种的保护都离不开科学的调研工作。只有在掌握了翔实的科学数据基础上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和保护。大鸨的东方亚种主要越冬地分布在越冬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小部分地区,正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区域。随着人们生产活动日益频繁,大鸨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加之公路、铁路、电网的建设,使得逐渐缩小的栖息地变得破碎,大鸨东方亚种生存状况令人担忧。为了更详细准确的了解此物种的分布及数量现状,以及受威胁的程度,并对其保护提出合理建议,有必要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鸨越冬地特别是已知重要越冬地进行现状调查。在调查工作中,针对地方民众对大鸨保护知识缺乏等情况,开展有效的宣教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大鸨、保护大鸨、共同维护大鸨栖息地,使其能够在越冬期间减少损失。为此我们提出:大鸨东方亚种越冬种群调查动议,以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该物种。


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工作内容:

20171月在河北沧州,3月在河南长垣,11月在陕西渭南的重点区域进行越冬种群调查数量、结构、位置和所在环境的栖息地现状调查,并向当地群众发放年历以宣传保护大鸨。201712月整理调查结果材料,并准备验收。


工作方法:

样线法,采访当地群众,发年历宣传保护大鸨;定点观察法,了解大鸨的性别比、年龄结构等参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