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647|回复: 0

18.莽山保护区水鹿的种群及栖息地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8 12: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莽山保护区水鹿的种群及栖息地研究


项目名称

莽山保护区水鹿的种群及栖息地研究


项目简介

水鹿(Rusa unicolor),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水鹿属(Rusa)是具很高经济价值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在湖南以郴州地区分布较多。本次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采用样线法针对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鹿的资源数量、分布范围和栖息地因子展开调查,并对该物种的栖息地进行科学评价,针对其面临的威胁因素和人为干扰程度,提出保护和管理对策,为保护和利用此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立项依据

1.水鹿(Rusa unicolor),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偶蹄目,鹿科。其体色多棕黄色,尾短,体长约1.5一2m,体重100一200kg,是中国热点和亚热带地区鹿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我国分布有16种鹿类,其中10种属重点保护种。针对水鹿的种群动态、分布和栖息地状况进行研究,对保护鹿科动物资源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2.水鹿(Rusa unicolor)是我国珍贵的经济动物,在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水鹿三五成群游荡出没活动,六十年代后期已大量减少,由于滥猎过度,濒临于灭绝边缘。据70年代和80年代的资料估计,全国约2万头野生水鹿(盛和林,1992)。由于数量稀少,于1989年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3.印度和东南亚地区,早期对水鹿的生态学研究较为深入,涉及种群生态、食性、生境利用等各方面(Johnsingh,1980; Johnsingh等,1991;Karanth等,1991;Ngampongsai,1977;Ngampongsai,1981;Ruangchan,1982;Schaller,1967;Seidensticker,1976;Semiadi等,1995;Varman等,1993)。我国在80年代之前对水鹿的报道仍然较少。20世纪90年代,王小明等学者对我国的水鹿亚种进行了详细研究,调查中发现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水鹿栖息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亚种的分布区已被分割成许多隔离的种群。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水鹿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回升,但目前的仍处于受威胁的境地。


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在莽山保护区针对不同海拔范围内设置8-10条样带对水鹿进行观测,记录其痕迹和活动区生境因子等信息,对每个季节的水鹿资源状况及其栖息地状况进行评估,绘制分布范围图,综合栖息地的影响因子等信息,探寻保护水鹿及其栖息地的有效途径。

2、工作时间

2017年1月:准备阶段

2017年2月-4月:展开春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5月-7月:展开夏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8月-10月:开展秋季外业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开展冬季外业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8年1月:撰写总结报告,提交成果。

3.工作方法

(1)样线法:在自然保护区内布设8-10条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路线(按水鹿生活习性、地形条件、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综合设定,尽可能涵盖水鹿潜在分布的不同生境类型。)样带宽5m,长度在1km-2km。在每个季节实地调查 1 次并记录水鹿活动痕迹(实体、足迹链、啃食痕迹、粪便及卧迹等)和栖息地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海拔、隐蔽程度、坡向、坡位、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程度),并用GPS记录位置信息。

(2)访问调查法:主要是走访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通过访谈来获取当地水鹿的分布信息。

(3)数据记录与整理:每条样线要2-3人同时完成,用统一的调查表格进行记录。用GPS记录样线航迹和物种分布范围,并将调查线路附加到Google Earth地图上。所得统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