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相机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利器!

查看: 720|回复: 0

24.雪峰山保护区毛冠鹿的分布及生境调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8 13: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雪峰山保护区毛冠鹿的分布及生境调查

项目名称

雪峰山保护区毛冠鹿的分布及生境调查


项目简介

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隶属偶蹄目( Artiodactyla),鹿科( Cervidae) ,为毛冠鹿属唯一种类,《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物种。毛冠鹿广布于中国南部,延伸到缅甸,中国有三个亚种。本研究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以样带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针对毛冠鹿在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数量、分布及生境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并分析,初步得到毛冠鹿在雪峰山地区的分布范围及生境特征,并由此提出合理的保护及管理意见。


立项依据

1、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的模式产地是四川省宝兴县(盛和林,1992),全国的主要分布地为四川、湖南和贵州,湖南又以湘西为主。过去对毛冠鹿研究主要是分子、细胞生物学(张锝然,1983)以及人工饲养和繁殖(吴孔菊,2005)方向;近几年有学者对四川蜂桶寨及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的毛冠鹿栖息地做量化调查(刘梁等,2008;陈伟,2012),而在湖南未见有针对其分布、种群结构和生境状况的系统报道。因此,在雪峰山保护区对毛冠鹿分布范围及生境进行调查,有利于初步了解湖南省毛冠鹿的资源状况,对保护和利用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2、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广泛分布于我国,北达秦岭、西至西藏东部 、南限北回归线附近的广大地区,向外延伸到缅甸北部(盛和林,1992;王应祥,2003)。毛冠鹿属丘陵及山地林栖动物,其肉细腻,味鲜美,皮可制革,特别是在70~80年代,毛冠鹿及麂遭到大量捕杀,是传统的狩猎对象(胡锦矗,1984)。尽管缺乏有关毛冠鹿资源状况的最新资料,但毛冠鹿和其它大中型兽类一样, 同样面临着捕猎 、生境破碎化、垦殖 、森林采伐、道路及居民点修建等造成的压力,种群数量可能在不断下降。目前,毛冠鹿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Ⅲ中,《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将其列为易危动物。


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方法

1.主要内容

在雪峰山保护区设置8-10条样带及安装红外相机对毛冠鹿进行观测,记录其痕迹和活动区生境因子等信息,对毛冠鹿资源状况及其栖息地状况按季节进行评估,绘制分布范围图,综合栖息地的影响因子等信息,探寻保护毛冠鹿及其栖息地的有效途径。

2、工作时间

2017年2月-4月:展开春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5月-7月:展开夏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8月-10月:开展秋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7年11月-2017年12月:开展冬季调查,记录相关数据。(1次)

2018年1月:撰写总结报告,提交成果。

3.工作方法

(1)访问调查    在样带调查之前,走访当地老猎户等经常在森林中活动的人,搜集近年来有关毛冠鹿的各方面信息,包括信息的类别、时间和见证人等,结合相关栖息地情况确定重点调查区域 。

(2)样线法    在自然保护区内布设8-10条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路线(依据前期收集的毛冠鹿信息及结合当地地形地势和植被分布,框定出重点调查区,在重点调查区域及其周围布设调查样带,同时按毛冠鹿生活习性、地形条件、人为干扰程度等因素综合设定,尽可能涵盖毛冠鹿潜在分布的不同生境类型。)样带宽5m,长度在1km-2km。每个季节实地调查 1 次并记录毛冠鹿活动痕迹(实体、足迹链、啃食痕迹、粪便及卧迹等);当发现新鲜的毛冠鹿痕迹后,便以该痕迹点为中心作一个10 m×10 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内,记录9个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海拔高度、隐蔽程度、地形、坡向、坡位、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并用GPS记录位置信息。

(3)红外线自动照相设备监测    综合访问调查和初步样带调查结果, 确定布设红外线自动照相设备的区域, 主要设置于动物出没频繁的路径和可能的食物场所,以期获得毛冠鹿的照片。

(4)数据记录与整理

每条样线要2-3人同时完成,用统一的调查表格进行记录。用GPS记录样线航迹和物种分布范围,并将调查线路附加到Google Earth地图上。采用SPSS 20.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对上述9个生态因子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毛冠鹿生境的特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